2 min readFeb 4, 2019
舊時我們都愛看攝影雜誌,但現在?
2019年了,廿一世紀差不多過了1/5,身處於香港的我每天對的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社會狀況,其實有點無奈。
但年卅暫時唔講這些,反而想講一下港、台攝影雜誌的沒落。
先由台灣說起
還記得90年代末首次到台灣旅行,那時行西門町誠品看攝影書絕對是行程中一個皇牌節目。雖然當時剛剛開始數碼,有好多與攝影相闗的工具書推出,但當時台灣的攝影雜誌或出版界其實已漸走下坡,後來與台灣一些電腦雜誌編輯熟了,知道他們的處境和香港一樣,也是在極少人手下處理極多工作,這種機構的運作模式如果主事人本身有力的話還可撐一會,但如果再換一位年資淺的編輯便有機會使雜誌水平即時大幅下降,加上廣告不足,外圍經濟環境不穩定(當時台灣是陳水扁年代),雜誌便很易倒閉。
現時台灣的攝影雜誌只有《CAMERA攝影誌》、《photonet》、《DIGIPHOTO》,格調較高有《攝影之聲》,不過想來已經沒有太多人看。
至於香港,80年代創辦的幾本雜誌現在已關門大吉,留下來的都變成網站,甚至有人揶揄這些網站已變成「農場」, 其實以我所接觸的讀者普遍水平是還有需要接受攝影教育,但智能電話年代人人誤以為甚麼都可以上網找上網問,其實未必是必然的。
至於作為一個代理,紙媒沒有了價值,便更不會投放資源到紙媒上,所以攝影雜誌的沒落,主要都是拜智能手機所賜